雅道|微信表情符号使用不当成被告?

2023-07-25 17:30:57

社交网络聊天中使用表情符号已成为人们的习惯,但如若使用不当,可能会引来不利后果。

基本案情:

2022年12月,大刘在被债权人要求作为一笔借款的担保人时,回复了一个“OK”的微信表情。后来因为借款人没有按时还款,债权人便将借款人和大刘一起告上了法庭。

法院判决:

虽然大刘主张“OK”的微信表情只是表示自己确认收到了债权人所发送的信息,自己并没有同意提供担保的意思表示。但是法院审理后认为,“OK”的微信表情本身具有同意的意思,结合前后聊天记录,大刘回复“OK”表情表示同意担保,故有义务在借款人逾期还款时承担还款责任。

律师建议:

1.表情符号是微信聊天记录的一部分,属于法定证据种类之一的电子数据,可以在诉讼中作为证据使用。由于表情符号的含义理解存在较大主观性,缺乏统一标准,容易产生分歧。因此,应当综合考虑微信聊天记录的上下文、其他证据、行业惯例等,全面客观地判断表情符号及聊天内容的意思。

2.在民商业交易中,应避免直接用表情符号作为意思表示。若聊天记录中有表情符号的,可在相关表情后补充文字说明或及时进行书面确认,避免歧义。


地址:四川成都市金牛区西安南路69号西雅商务大厦2号厅10楼28号
电话:028-87785236    邮箱:xz@altitu.com.cn
COPYRIGHT © 2018 四川雅图律师事务所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号:蜀ICP备18033168号-1
抖音号
视频号
微信公众号